新股暴涨潮延续,上大股份上市首日大涨10倍
又一只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。
10月16日,上大股份登陆深交所创业板,截至当日收盘,上大股份股价为79.85元/股,涨幅达1060.61%,总市值为297亿元,成为当日涨幅最高的股票。
16日早间,上大股份高开,9时30分开盘即因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30%触发临停,9时40分复牌后不到1分钟,股票再度临停。盘中,上大股份股价一度达到99.50元/股,涨幅为1346.22%。上市首日,公司股票总成交量达59.57万手,换手率为84.31%,盘中资金博弈明显。
上大股份的发行价为6.88元/股,以中一签500股计算,上市首日若持有至收盘,投资者每签大约可赚3.65万元。
近段时间以来,多只新股出现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的情况。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,自2024年7月1日以来,共有28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,全部首日收涨。其中,强邦新材、长联科技、上大股份三只股票的首日涨幅在1000%以上,首日涨幅100%以上的股票达到20只。
上大股份成立于2007年,主要经营高温及高性能合金、高品质特种不锈钢等特种合金产品。2023年,公司的前五大客户涵盖武进不锈、久立特材、中信集团、航空工业集团、宝银公司等企业及上述企业的附属公司。
近年来,上大股份的业绩持续增长,2021年至2023年,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.12亿元、12.86亿元、20.35亿元;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.69亿元、1.07亿元、1.51亿元。
据上大股份预计,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.80亿元至19.20亿元,同比涨幅为24.42%至27.07%;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.20亿元至1.25亿元,同比增长1.28%至5.50%。
根据招股书,此次上市,上大股份计划募资12.50亿元,用于年产8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。近年来,公司高温合金等产品的需求量较高,产能利用率也处于高位。2023年,公司的综合产能利用率为108.58%,高温合金产品的产销率为88.12%。因此需要通过上市募资进一步扩张产能。
不过,虽然上大股份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,但公司却没能通过此次上市募得足够的资金。此次公司的发行价定为6.88元/股,以0.93亿股的发行量计算,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6.40亿元,扣除0.91亿元的发行费用后,预计募资净额为5.49亿元。公司曾在招股书中表示,如果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不足,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上述项目资金缺口。
上大股份的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为栾东海。栾东海出生于1963年,曾担任过清河县政府办公室科长、清河县陈庄乡党委副书记、经委主任等职务。2007年,栾东海等27名自然人参与设立了上大股份的前身上大有限。
2010年,上大股份曾引入了投资方中航重机。彼时,中航重机向公司增资6500万元,取得了公司38.46%的股权,超过了栾东海。受此影响,公司的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也由栾东海变更为了中航重机/航空工业集团。
不到5年后,栾东海重新拿回了上大股份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之位。2015年,公司部分股东退出,栾东海受让了这部分股权。同时,公司再度增资扩股,引入了国投高科、河北信投等外部机构投资人。转让及增资完成后,栾东海的持股比例增至23.68%,中航重机的持股比例降至21.93%,栾东海重新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、实控人。
到了上市前,栾东海直接及间接控制上大股份30.82%的股份。上市后,栾东海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23.12%。中航重机仍为公司并列第二大股东,持股比例为13.45%。以上市首日的收盘价79.85元/股计算,栾东海所控制的股份对应市值约为68.63亿元。中航重机所持股份对应的市值约为39.93亿元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为您推荐
今日要闻
- 从中网到武网,“网球之城”争夺火热
- 风华高科000636.SZ:推出一体成型电感、01005超微型电感、合金
-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周年: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生
- 背靠阿里,七牛智能今日登陆港股!
- 宁德时代香港研究院正式揭牌
- 算力革新—“黔”力“沪”动8194;2024贵州省算力产业上海招商推介会
- 华为F5G全光园区2.0全新升级并发布场景化新品加速园区网络迈向Wi-F
- 历史罕见!超40只,同日上报!
- 金秋飞龙起,丰收情更浓——东风多利卡飞龙闪耀上市,诚意满满
-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重磅发声!
- 9月汽车销量微降1.7%,但新能源车增速高达42.3%
- 车身全向防碰撞,对比特斯拉,阿维塔07主动安全什么水平?
- 烘培龙头立高食品变阵:陈和军辞任总经理,老板彭裕辉再临一线
- 政策暖风频吹房车加速驶入“寻常百姓家”
- 四大行“秋招”7.7万人:金融科技岗连续缩招?大模型人才仍备受追捧